新闻中心 分类>>

博鱼电子官方网站老城新味_文化中国_中国青年网

2024-03-09 00:09:3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博鱼电子游戏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伴随老城更新,龙年正月,北京胡同新玩法、新空间、新消费场景层出不穷,不断丰富着人们过年的体验,拓展着年味的内涵。奔前门的会馆沉浸式看大戏、到老地标白塔寺拥抱新国潮、来天桥美院收获松弛感、到钟鼓楼和宏恩观感受历史文化遗存活力再现……龙年新春的胡同,平添了新京味、国潮味、文化味、新鲜味。

  打卡前门楼子,到大栅栏、北京坊逛买吃是很多游客品京味的“标配”。然而,新春伊始,往前门四周的胡同深处稍走一走,人们就会寻找到不同以往的新京味。

  “过年上前门逛,溜溜达达转到了青云胡同,看到颜料会馆有演出,进来小坐,却意外有趣。”观众柏泷在社交网站分享了自己的不期而遇。他提到的演出,就是颜料会馆和北京演艺集团最新推出的贺岁曲艺剧《南城记忆之老门神》。听这名儿博鱼电子官方网站,就知道是北京故事北京味。

  演出主打一个沉浸式,演员们不在戏台上,而在观众身边博鱼电子官方网站。故事以“门神”的传奇经历为主线,拉洋片、长嘴壶茶艺、数来宝、岔曲、单弦等轮番上阵,观众既能零距离观赏绚烂的曲艺文化,又能体验一把地道的南城市井生活。

  “演员就在观众身边,形式新颖,还惊喜地听到了喜欢的岔曲《风雨归舟》。”“这个和观众的零距离可是真沉浸式了。”演出结束,观众们爆发热烈掌声,有的还双手竖起大拇指,向演员频频点赞。

  “去年,沉浸式曲剧《茶馆》场场爆满。龙年新春,我们又定制了‘会馆有戏’贺岁大戏《南城记忆之老门神》,整个正月安排演出30余场,给观众带来新剧、新体验。”颜料会馆主理人马立克说,此外,还有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专场演出、每周六不见不散的大逗相声,都让正月里的颜料会馆像灯笼一样红红火火。

  好戏不只一出。大年初一,与颜料会馆东西相望,前门西河沿的正乙祠戏楼内,昆曲《天官赐福》正在上演。这是300多岁的“中国戏楼活化石”正乙祠按照历史原貌全面修复、重新开张后首次对外展演。在相隔不远的湖广会馆,不论是“宣南书馆”评书演出,还是集合了太平燕、布老虎制作,变脸、琵琶演奏等的新春游园会,都让这里成了年味十足的新春游艺场。

  实际上,不论是颜料会馆,还是正乙祠戏楼、湖广会馆,都是近年来老城会馆活化利用结出的硕果。拂去多年尘封,这些数百岁的老会馆再续弦音,一批小而精、小而美、小而雅的“会馆有戏”演出陆续上演。

  根据北京市文旅局的统计数据,春节假期,本市小型演出场所共举办超1000场演出,占北京演出总场次的80%以上。演艺新空间积极举办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,其中,颜料会馆、正乙祠戏楼、湖广会馆绽放出新活力。

  为何老会馆会有如此魅力?伴随着国潮的兴起,答案变得清晰了起来。每天守在会馆演出现场,马立克经常看到年轻人穿着汉服来看戏,“学唱昆曲、京剧,学做非遗,都是他们喜欢的。”

  国潮崛起的背后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。不光京剧昆曲,中医养生、琴棋书画、旗袍汉服等国潮风尚的方方面面,都在流行。出会馆,往北走,“中式养生”就搅热了白塔寺这一老地标。

  白塔寺,是坐落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的城市地标,它始建于元代,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,寄托着一代代北京人的乡愁记忆。白塔寺东墙外,是有15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药店。这两年,这座老字号药店不仅能望闻问切、开方抓药,还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新网红。

  步入白塔寺药店,里面是延续百年的传统药房。粗粗一瞧,这里好像与传统药店没差别,可往深处走,却发现大有乾坤。

  药店西侧,萦绕鼻尖的中药味混合了咖啡香。这里就是耀咖啡,虽然叫“yao”,但并不苦口,而是售卖各类咖啡、白塔文化的甜点和养生特饮。三层露台上,常有一拨拨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端着咖啡排队与白塔合照打卡。

  药店二楼,更是妙趣多多。伴随国潮热,老字号的非遗元素也一次次被萃取出来,成为了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源泉。2023年4月,白塔寺药店文创堂在此开业,药斗子冰箱贴、草编人参、中药香囊……除了各类萌趣可爱的文创精品,这儿还有乌梅洛神饮、桃dirty等饮品,推出一年来吸引拥趸无数。

  正月里,药店还到处挂着中药谜语。“九九归一”“儿童节放假”“百两银子买张皮”……这些红底黑字的谜语挂在沿街一侧,既是喜庆一景,也是吸引顾客驻足互动的小巧思。“谁能拒绝这么潮流的老字号呢?没想到,中医药文化也能既养生又时髦。”外地朋友来北京玩,“95后”佟菲特意带他们来尝鲜,转白塔、访药店、品咖啡,开启“中式养生”citywalk。数据显示,目前,耀咖啡日均客流量达500人次。

  百年老字号,为什么将传统与潮流集合起来,就一跃成为“流量王”了呢?“消费风向不断变化,国潮在不断崛起。”在白塔寺耀咖啡负责人郏珂磊看来,国潮寄托着人们对潮流的情感诉求、对时尚个性的张扬,也蕴藏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回归和强烈认同。白塔寺药店守正创新,恰与人们的这种需求不谋而合。

  守住老字号的品牌,在传承中创新,在融合中跨界,在开辟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,传播传统文化。这也成为许多老字号的共同选择。在北大红楼对面,老字号长春堂孵化的“顺时而饮”草本茶店,用二十四节气做养生茶;在前门大栅栏,老字号内联升跨界开“大内·宫保”咖啡,特调“糖火烧”、山楂味冷萃咖啡等走红网络……

  当人们漫步北京老城,遇上老字号+新国潮,其历史积淀、陶铸而成的文化韵味更加浓重,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也愈加强烈。

  咖啡馆、茶饮、小微艺术馆、小型文化空间……这两年,漫步天桥、景山、东四等胡同聚集区,会发现这些小而美的胡同新兴空间如雨后春笋,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几个来。

  “倒推五年,没这么多,也没这么精致。”日常,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谢飞最爱骑着自行车逛胡同,“哪儿新开了小咖啡馆、小博物馆,还有好玩的小院子,我都第一时间打卡。”

  谢飞的直观感受,折射了胡同的勃勃生机。近年来,通过老城疏整促、街巷更新、院落整理,一批新业态、新消费场景、新空间在胡同里生长出来。

  天桥,自清末到民国,一直是许多文化名人和民间艺人的聚集地,是老北京文化的名片之一。伴随老城整体保护,2018年,西城区启动天桥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腾退,居民自愿报名。2019年,天桥盛世集团启动“天桥·艺巢”计划,利用腾退出的老院子引入艺术家工作室,打造胡同小微博物馆群。

  赵锥子24号,一座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成了赵春香微妙艺术馆。赵春香是“中国软陶美育第一人”,艺术馆由女儿杨思求负责打理。青砖、灰瓦、实木……没有雕梁画栋的繁复装饰,榆树、兰花等植物为小院添了无限灵气。窗台、展柜、桌子上,是各种样式的软陶、兔儿爷,参观、拍照、参与美育课程……自2019年艺术馆开放后,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慕名而来。

  今年过年,来自吉林长春的一家三口特意来到艺术馆做兔儿爷,八岁的郭若萱圆了到北京做兔儿爷的夙愿,“我喜欢兔儿爷,又萌又治愈。”“做软陶的过程,整个人放空、专注,是一种特别的松弛感。”她和妈妈这样说。

  她们追求的松弛感恰与赵春香微妙艺术馆的初衷相和。艺术馆的墙上,印着赵春香的一句话:“我与世界的关系,我们用艺术解读。”在杨思求看来,这种关系在当下的一种集中表现就是人们对松弛感的追求,“软陶艺术正在疗愈现代人的精神内耗,让人们静下来、慢下来。”

  相隔不远的小喇叭胡同10号,人物画家马海方看重了老院子的古韵京味,入驻其中,修旧如旧,也成为了小微艺术馆。

  天桥小微博物馆群不是个例。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不断催生着胡同新业态。2021年,距离故宫东华门不到300米,园林景观秀美的老院子被改造为南池子美术馆,甫一推出即火爆出圈。“小众艺术馆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民间审美水平,它和大型艺术馆、博物馆一样,也承担着陶冶情操、提升审美趣味、滋润心灵的社会美育责任。”主理人雅行说。

  不断涌现的新需求,催生胡同多样化的新空间、多元化的新业态,也让老胡同日日焕新。

  如果说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颗渴求生长的种子,那为种子提供土壤、阳光和水的,则是力促老城复兴的持续施策。

  这两年,伴随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深入,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持续火爆。“鼓楼的‘爆红’不是一时之机,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厚积薄发。”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曾这样说。

  近年来,东城开展了钟鼓楼紧邻地区、万宁桥周边等地区的环境整治博鱼电子官方网站,完成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,提升了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,并开展鼓楼保护展示工程,举办“时间的故事”数字沉浸展,让鼓楼更有味、更有颜、更有范儿。

  这一切,让我们欣喜地看到:文物古建栖身的胡同街巷通过系统治理、恢复风貌、腾退修缮,历史文化遗存活力再现!与此同时,活力再现带来的流量热度,也不断为传播文化遗产价值注入动力。正如孙新军所言,“鼓楼‘爆红’掀起的流量热度是老城焕发新生机的一次机遇。”

  机遇不断带来惊喜。龙年新春,钟鼓楼再一次火了。火的不仅是打卡“鼓楼红”,还有钟鼓楼里的新展览、新空间和不远处的宏恩观。

  “这个‘龙’文化展览小而美,很值得一看!”参观完过年期间钟楼上新的“龙瑞中轴天地人和”展览,胡同迷于慧立即制作视频分享到了自己的视频号上,“看完之后,关于龙的知识、眼前能浮现的龙的形象,一下子多了很多。”这个展览可以说是“龙”的大集合,有木雕龙头、霓虹灯做成的龙,有皮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中的龙元素,还有从商周到清代的文物中提取的72种龙纹……“展品颜值高、接地气,能看出策展人花了很多心思。”

  参观完展览,人们又奔鼓楼一层院内新开的“钟鼓饮时”,喝一杯二十四节气主题饮品,吃一个特色甜品“鼓鼓生风”,品味舌尖上的时间文化。像于慧一样,春节假期共有2万余观众走进钟楼,逛新春非遗市集。

  钟鼓楼及其周边流量火爆,700余年历史的宏恩观也在列。龙年春节,修缮完成的宏恩观变作“观中”中轴线文化博物馆开放。大雄宝殿里,宏恩观历史常设展带领市民看到宏恩观近百年的多次功能演变。观内东侧,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启动运营。“过年期间院里全是人,参观、买书、喝咖啡,或者就索性坐着发呆,从大家的状态能看出很喜欢这儿。”运营方品牌总监徐琦说。

  一步步来、一点点做,正是老城更新的日拱一卒、步履不停,钟楼、鼓楼、宏恩观等的老建筑、老地标、老街区才不断从博物馆里走出来、活起来,不断形成文化汇聚的“流量场”。流量,也持续带来积极效果。

  像这样,老城更新与流量热度结出的硕果已星罗棋布。伴随申请式腾退,菜西片区改造后的新院子里搭起了非遗舞台,年轻人们打卡胡同咖啡店、买文创产品、听戏曲演出、看设计展,让老城持续“不老”;白塔寺所在的阜内大街,曾被老舍誉为“世界上最美的一条街”,通过地区风貌保护工程,白塔寺外的东西岔胡同经过多年的腾退换租后,引入了一批精致的时尚店铺,老白塔历久弥新。

  两者形成良性循环。在这种渐进性、持续性的循环中,“流量”正在变为“留量”,“网红”不断变为“长红”,“出圈”渐渐成了“破圈”。

  老城更新与民生需求、文化新需求紧密相连。要通过综合整治,强化街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,使之能够满足现代生活需要,还要充分发挥老城历史资源,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业态等方式,强化文化遗产与城市生活的关联性。

  北京胡同在龙年新春时节展现出的新玩法、新空间和新消费场景,既丰富和创新了人们的过年体验,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文化消费选择,同时又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,扩大了文化传承空间。

  老城不是静态的博物馆,它的魅力来源于不断新陈代谢、守正创新和有机生长所呈现出的多样化形态。一批新业态、新空间、新消费场景在老胡同里生长出来,恰是一种成功的文化融合,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,又注入了现代元素,体现了北京老城更新发展中的勃勃生机。

  老城更新既要尊重历史,延续城市肌理,又要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,强化功能提升、文化活力与环境再创造,让文化空间生态、乡愁记忆与改造提升相得益彰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  (作者系北京市人大代表,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、人文学院院长、教授)

搜索